《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反映了中国性少数群体在法律制度、教育、职场、家庭、宗教、医疗服务、心理健康、媒体、社会服务及其他领域的生存现状。报告还探究了性少数群体遭遇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以及社会公众对性少数群体的态度。
报告指出,中国的性少数人群依然生活在阴影当中,只有5%的性少数人士公开了他们的性倾向或性别身份。绝大部分LGBTI人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遭受歧视,尤其是在家庭内部;来自家人的排拒和凌辱是最为根深蒂固的,家庭是排拒和歧视发生最多的地方,学校和工作单位次之。
报告表明,在医疗和社会服务方面,一旦服务提供者获知或仅仅怀疑性少数人士的性倾向或多元性别身份,性少数人士在寻求相应服务时就会面临许多困难。感染HIV的性少数人士更是遭遇双重污名化,在获取疾病防治及无偏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时面临重重障碍。
最重要的是,报告表明公众的观点正在发生变化,其中大多数受访者对性少数人群并未持负面或刻板态度,青年受访者对于性及性别多元现状的态度更为开放、包容。报告指出,就很多方面而言,这意味着LGBTI人群面临一次重大机遇,也表明当下的中国社会有可能成就迅速、深刻的变化,尤其有赖于公民社会、政策决策者、学术界、媒体以及性少数人士自身的正确指引。这也表明,教育、立足事实的信息,包括媒体对性的多元现状更加客观真实的报道,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调查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以及北京同志中心共同发起,并获得数十家全国及地方团体、企业及媒体的大力支持。本调查旨在为社群组织及国际机构提供基础性数据,以此推动中国制定反对歧视并保护性和性别少数群体的相关法律、政策。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性少数人群往往是社会中最为边缘、最为弱势的群体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蔼洁说,“因此,关注他们的需求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原则和使命就是‘不让一人落伍’。”
出席报告发布会的还包括来自政府部门、联合国驻华机构、各国驻华使团、学术界、社群组织、媒体及其他发展合作伙伴的代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区域项目为本次调查报告提供支持。“亚洲同志”项目旨在消除针对性倾向、性别认同或间性人的不平等现象、暴力及歧视,并促进所有人享有医疗及社会服务。
附件下载